close

Lionel Messi(梅西)領軍的阿根廷,在2022世界盃出師不利。(Photo by ANP via Getty Images)

1場經典意義上的世界盃冷門,把我們自以為對足球所知道的一切都打個粉碎。

誰都知道阿根廷此前已經連36場不敗了,球隊整體陣容比2018年更均衡,挾美洲盃冠軍餘威,士氣十分高昂;也都知道阿拉伯人在此前幾屆國際賽是著名的「慘案製造機」,專門被人打爆。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,自然是讓人很意外。

當比賽進入下半場落後時,我們又看到Lionel Messi(梅西)現身中圈來接球,這樣的行為背後很有深意,當你讓史上最佳前鋒之一遠離球門時,顯示這支球隊再次走到了絕望的地步。而最終結果也的確如此,阿根廷這場沒有得到空間,沒有插上突破、製造威脅,沒有邊路突破內切,情況比在小組賽輸球更慘的是,他們整個體系處於崩潰狀態,而且透過轉播被其他球隊看得一清二楚。

阿根廷隊此役曾在13分鐘內3次入網,但他們在第22、28、35分鐘的進球都被判越位在先。這或許不僅僅是運氣,沙烏地阿拉伯大膽使用High Line策略,讓阿根廷陷入了故意製造出來的越位陷阱。
Lionel Messi進球,後被判越位進球不算。(Photo by Odd ANDERSEN / AFP) (Photo by ODD ANDERSEN/AFP via Getty Images)

這並不是一場對手「開大招」,而準備不足輸掉的比賽。Messi自己承認他們知道對手會使守High Line,但即使這樣他們也沒能執行好,總是啟動快了一個身位;也必須稱讚沙烏地阿拉伯球員在執行面上的高水平,要守好這套戰術需要勇氣和出色的組織紀律、一致的移動形成牢固的一堵牆,不給對手偷襲的機會。

「High Line」是一個被使用已久的防守戰術,當對方球隊控球時,防守球員整體往球場中央靠,由於他們站在較高的位置,所以進攻球員也被牽制(以此來避免越位),從而壓縮對手可用的機動空間,並讓敵隊前鋒遠離自家球門。在這場比賽中,它避免了沙烏地阿拉伯拉長防線,得以將全部防守資源投入在一塊挾小的區域裡,製造出一種「巷戰」的消耗效果。

但High Line也絕非沒有缺點,它在自家後衛身後留下寬廣的空間,如果對方球員能掌握好時機、避免越位陷阱,就能輕鬆取得和守門員一對一單刀的機會。但這場比賽,阿根廷缺乏耐心,在進攻端體系受阻之後沒有任何調整能力,而且在陣容上,他們也確實缺乏不同打法風格的球員,讓主帥Lionel Scaloni可以輪換上場改變風格和節奏。

這支球隊在2018年經歷「遇事就球給Messi」的1人打法失敗後,接下來的4年重整成為1支完全圍繞梅西為核心建立的球隊。這種整體性讓他們此前取得了出色的成績——包括力壓巴西拿下美洲盃。但也讓他們失去了一些多元性和創造力。

而當Messi被對手針對、前場空間被擠壓,阿根廷可以脫困的方式就不多了。

手術刀般的穿越傳球,一直就都是森巴派足球的拿手好戲,他們喜歡把球踢得美麗開闊、完全展現球員天賦讓想像力飛翔。但想要贏球有時必須要踢得醜陋,當比賽進入到焦土戰後,阿根廷發現自己沒有一個致命的攻城錘,可以直接撬開對方城門得分。

選擇4-4-2、還是4-3-3陣型都沒什麼問題,有問題的是太過僵化,幾位前鋒位置太固定了,也沒有什麼積極的逼搶,兩條邊路完全被對手的防線給按住。阿拉伯球員的集體且一致的防守,Messi看在眼裡應該十分熟悉,因為這就是巴薩巔峰時期所反覆運用的——不是努力的把球員擺大巴在自己的禁區前,而是把人堆積在高位,控制中場,讓對手跑不起來。

若阿根廷有出色的中場調度大師,或是前場的噸位十足的橋頭堡型前鋒,那他們就能層層推進,或是利用角球來製造成功的頭球機會,然而他們兩者皆無,於是我們看到的是:阿根廷在控球率高達70%、傳球成功率85%的情況下,沒有縱深來組織成功的配合;在角球多達9次的情況下,屢次被對手輕鬆解圍。

如果不談這場比賽的阿根廷人的輕敵、沙烏地阿拉伯爆冷背後的故事性、以及足球宛如河水般深不見底的神祕之外,這場比賽還可談的是什麼?那就是足球場上的「雙元革命」,數據資訊以及球員身體素質的強化,重要性慢慢凌駕於其他事物之上——包括南美足球引以為傲的腳法、走位、意識那些技術流的東西。

當我們看著阿根廷本場在攻門上的萎靡不振時,不禁會問:「連這支球隊都開始缺進攻天賦了嗎?」實際上當然不是,阿根廷人在虐弱隊時的花樣還是很多,但在高強度的比賽中,他們能出手的東西卻不多。當Herve Renard用數據對他們做出完整的分析、並以此做出針對性的戰術部屬後,他們似乎就有些無計可施了。

其中凸顯出來的問題,和他們過去幾年失利時的情況本質上大同小異,那就是當你在速度、力量、身高、爆發力這些身體素質的東西贏不了別人時,那其實談戰術和技術的意義就不大了。

這一點幾乎要把我們前面所談論的東西都壓死,阿根廷不是準備不足,也沒有輸給半自動越位判定系統,更不是沙烏地阿拉伯孤注一擲「High Line」有什麼神奇之處(儘管確實防得出色),而是他們的前鋒在面對沙阿後衛時,取得不了身體上的優勢——Ángel Di María曾經能做到,但他畢竟34歲了;而Messi則從來不以身體見長——所以當對手使用這樣高風險的防守策略時,他們無法像幾小時後Kylian Mbappé做得那樣:直接用速度鑿開一條血路,去懲罰這樣大膽的賭博行為;退而求其次,他們也沒有像Olivier Giroud這樣戰術意義重大的前鋒,可以直接利用高壯、爆發力強的身體擔任前場高點,一股腦地在人群裡衝頂。簡而言之,他們的前場空有技術,沒高度又沒速度。
 

當Messi看似全能但實際上已未能形成威脅、當Di María突破衝不起來、Lautaro Martinez一再的被高大防守者罩住、當比賽到了最艱困的時候,他們只剩下了連自己都沒信心的傳中戰術。

所以,就出現了我們在70分鐘到傷停補時階段看到的景象,Messi屢次回撤到中圈接球、Messi屢次奮勇在球門前爭搶頭球....當那個時刻一再出現,我們不禁想問:「阿根廷,你賴以爭勝的東西還剩下什麼?」

arrow
arrow

    莎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